我的科研人生 ——朱仕正研究员的科研经历分享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解答广大师生生活科研中的困惑,2023年12月29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朱仕正研究员进行科研经历分享。参会成员踊跃发言,交流充分、成果颇丰。

图1参会老师和朱仕正研究员(左数第三位)合照
访谈中,朱仕正研究员通过回顾自己求学、出国深造和回国后开展科研及服务地方建设的过往经历,展现了其丰富的科研经验及社会阅历。朱仕正研究员指出,我国科研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早期很多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都十分欠缺,但老一辈科研人用于面对艰苦的客观条件,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做科研要锻炼抗压能力,不要困惑于一时一事的问题,要坚定目标,真正的本领靠自己一点点、一天天、一年年不断积累;做科学研究不论是化学、生物还是交叉学科,都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深层次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科研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国家有需要,科研工作人员需要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现在有更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努力做出更高的成就。

图2朱仕正研究员与师生交流
随后,程芳老师在科研团队建设、人工智能等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朱仕正研究员认为,人与人的沟通至关重要,大到一个学院,小到一个课题组都是团体,要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团队氛围,就要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我们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工厂里的产品,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结果更要看见过程,团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为人师要宽容、包容并蓄,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并尊重学生的想法;人工智能是很好的工具,可以快速高效整合已有的知识,可以给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但是新的知识需要我们亲手去发现、去改造,不能过度依赖;人是主体,需要保持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此外,现场同学也积极提出自己的困惑,朱仕正研究员一一耐心解答。关于科研上的困难,朱仕正研究员表示:做学问不会一帆风顺,科学研究必然会遇到问题、遇到困难,要深究、要思考,比如有机合成是一门实验科学,要动手,不遇到困难反而不能成长、不会进步。
通过本次访谈,广大师生对科研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此次交流谈话不仅在师生心中树立了精进自身、报效社会、报效国家的目标,更是种下一颗种子,期待日后成长为参天大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