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深圳)前沿科技讲座第九十六讲成功举办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第九十六期前沿科技讲座于2024年8月6日在医学园东221室圆满落幕。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余金研究员就自己的科研方向及进展进行了深入地总结与分享,讲座由药学院(深圳)蔡辉教授主持。

余金博士是一名化学家,在德国多特蒙德莱布尼茨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 für Analytische Wissenschaften)的合成生物分子小组获得了糖类合成博士学位。

2018年,Jin成为帝国理工学院Ten Feizi教授和Yan Liu博士糖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最初参与了医学研究委员会的项目,该项目表征了collectin-11在缺血性肾脏中识别的聚糖配体,并开发了一种特定的拮抗探针,后来他转向了微阵列设施。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天然来源提取聚糖和创建糖组筛选阵列以发现具有生物学相关性的聚糖配体。

余博士向我们描述了一种综合的组织糖组阵列策略,该策略将基于质谱(MS)的糖组分析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相结合,以阐明组织特异性CL-11聚糖配体。应用顺序分离糖脂、N-和O-连接聚糖的工作流程,从人肾皮质组织构建糖组阵列。技术亮点包括 i)在释放复合型N-聚糖之前收获寡甘露糖和杂合型N-聚糖,以分解CL-11的各种含甘露糖和岩藻糖的N-聚糖配体,以及 ii)使用新型三功能接头来促进糖组阵列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通过制备规模的聚糖释放,结合聚糖阵列、MS分析和IHC,能够对人类肾脏中存在的各种类型聚糖的结构、丰度、位置和结合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与早期的组织糖组学研究相比,达到了更高的细节水平。尽管组织糖组中岩藻糖基化聚糖含量很高,主要是Lewisx相关序列,但数据显示,甘露糖终止的N-聚糖是首选的CL-11配体,主要位于近端小管的细胞质中。这种人类肾组织糖组阵列也被应用于与人类肾脏相关的其他结合系统的识别研究,包括肾脏相关病原体。整合的组织糖组阵列策略可以应用于其他组织,以解决关于不同聚糖识别系统的天然聚糖配体的知识差距。余博士对于组织糖组阵列策略的报告有效开拓了师生的视野。

讲座结束后,蔡辉教授携师生继续就学术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讲座,学术氛围浓厚、讨论交流充分;不仅向师生们提供了校内外交流的宝贵学术平台,同时也拓展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有利于相互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