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润心·资助启航”|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实践团赴往深汕两地开展2025年“三下乡”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响应广东省动员广大高校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非遗润心・资助启航”实践团,于2025年7月前往广东省深汕合作区与深圳太清凉茶总部,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国家助学宣传”主题活动。该实践团由12名本科生组成,薛永波副教授和吕妍蓉老师担任指导老师。

非遗岭南凉茶与深圳太清凉茶
太清凉茶作为深圳非遗品牌,实践团围绕岭南凉茶文化,对深圳非遗品牌“太清凉茶”展开深度调研。团队走访了南头古城店、皇岗店等5家线下门店,发现各店以特色创意吸引不同客群,展现传统凉茶的现代活力。随后,实践团前往宝安区太清凉茶总部,采访第五代传承人赖逸珊女士,深入了解品牌百年传承与创新实践。当天下午,团队携带总部特制的竹蔗茅根凉茶水,赴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云谷社区开展文化推广活动。团队带领小朋友和家长认识“药食同源”药材、凉茶基本配方,并组织亲子家庭体验花草拓印、品尝凉茶等,让传统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公众对凉茶文化的认知,也为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畲族民族用药
7月16日,实践团赴汕尾市海丰县红罗村开展畲族传统医药调研活动。团队走访当地畲族医药传承人,深入挖掘畲族特色中草药资源,探索其与非遗岭南凉茶融合创新的可能性。调研中,传承人详细介绍了畲药的常用方法、独特功效及文化内涵。团队成员了解到,畲族医药以天然草本为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实用价值。此次调研不仅为非遗凉茶的配方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保护和弘扬畲族传统医药文化积累了宝贵资料。实践团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国家助学政策与用药安全宣传
实践团在深汕合作区及汕尾市海丰县多地开展系列助学政策宣传与用药安全科普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在深汕合作区鹅埠街道,实践团创新采用“香囊制作+政策宣讲”模式,通过手工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同时详细介绍国家助学政策内容。活动现场,团队成员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手数据,为完善调研报告提供支撑。随后,团队转场至海丰县红罗村,在村委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趣味小游戏和礼品互动,有效提升当地居民对助学政策的认知度。当天下午,团队成员分组入户走访,针对不同求学阶段学生家庭进行深度访谈和调研。


实践团在海丰县赤石街道开展活动,结合学院专业特色组织香囊制作体验,并与当地社区志愿者协同完成政策宣讲任务。与此同时,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红罗村村委和深圳市光明区科技馆同步开展用药安全知识科普,通过生动讲解和互动演示,提升公众安全用药意识。


实践活动实现了政策宣传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成效,不仅将国家助学政策与岭南非遗凉茶文化带进社区乡村,更让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见识。通过深入群众、走访调研,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国情民情,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实践所得转化为成长动力,以专业所学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