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深圳)前沿科技讲座第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讲成功举办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第八十五、八十六和八十七期前沿科技讲座于2024年1月18日在医学园东221室圆满落幕。广州医科大学赵军锋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伍婉卿教授和湖南大学王兮教授,分别就他们的研究方向及科研进展进行了深入的总结与分享,讲座由药学院(深圳)蔡辉教授主持。

赵军锋课题组聚焦于多肽与蛋白质化学合成与精准修饰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以稳定烯基活化酯为中间体的缩合试剂设计概念,发现了炔酰胺与联烯酮两类原创型缩合试剂,为解决多肽合成过程中的消旋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赵军锋教授汇报了首次实现了以不保护氨基酸为原料的多肽合成,大幅提高了多肽合成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相关成果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在多肽规模化生产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为多肽药物规模化生产提供绿色的变革性解决方案。

伍婉卿教授汇报了运用杂原子定位效应的导向活化与活性调控策略,发展了有特色的不饱和键转化方法学体系,主要包括:(1)基于氧原子定位效应,通过碳碳不饱和键一端引入氧原子并调控其位点和电子效应,实现了不饱和醇/醚、不饱和酸酯及其衍生物高效转化新反应;(2)基于卤素定位效应,以卤素与碳碳三键相连,运用其电性对不饱和键的诱导极化作用,发展了炔卤精准官能化新方法;(3)基于氮原子定位效应,将氮原子直接引入至不饱和键骨架,利用其导向调控作用,建立了碳氮三键选择性转化新途径,实现了一些结构新颖和性能优异功能分子的合成与应用。

最后,王兮教授向大家汇报了基于卡拜自由基的偶联反应。

 

讲座结束后,蔡辉教授向三位教授赠送讲座纪念牌并合影留念,双方继续就学术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专家简介:

赵军锋教授为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德国洪堡学者。2010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后于南洋理工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和明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香港大学研究助理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与博导。荣获亚洲核心计划讲座奖、中国侨联第七届侨界贡献奖、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座奖、莱佛士绿色制药创新奖、中国多肽产业联盟创新奖、“挑战杯”创业计划赛国家金奖和全国“互联网+”银奖第一指导教师、青年多肽科学家奖等荣誉,并入选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计划。

伍婉卿教授为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卓越青年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不饱和键化合物高效转化与高值化利用的研究工作,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Sci. Adv.等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曾获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广东省杰青、ChemComm Emerging Investigators、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等资助和荣誉。

王兮教授为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第十四批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元素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课题组围绕连二硫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以及经由自由基、卡宾、卡拜等活泼中间体过程的有机合成新方法等研究方向中的重要问题开展工作。在国际知名期刊J. Am. Chem. Soc.,Acc. Chem. Res.,Angew. Chem. Int. Ed.等杂志发表文章三十余篇。获奖包括:Roche-RSC Student Travel Award(英国皇家化学化-罗氏制药Student Travel Award),Reaxys PhD Prize Finalists(Reaxys全球优秀博士奖,瑞士),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四完成人),德国洪堡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第十三届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tting-Edge Organic Chemistry in Asia (ICCEOCA-16, Singapore) Lectureship Award,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ees等。